低保被取消后,符合条件者有机会再次申请。分析: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的享受是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及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若因经济状况改善、不符合条件而被取消,但之后家庭经济状况又恶化至符合低保标准,理论上可重新申请。需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收入证明、疾病证明等,证明家庭确实陷入贫困。提醒:若发现生活确实困难,且符合低保条件却遭拒,可能涉及权益受损,应及时咨询律师或相关部门。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具体操作:1.**准备材料**:收集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疾病诊断书、残疾证明等,确保材料真实有效。2.**提交申请**:携带材料前往当地民政部门,填写低保申请表,并递交所有证明材料。3.**跟进申请**:定期询问申请进度,若长时间无回应,可主动询问或向上级部门反映。4.**处理拒绝**:若申请被拒,要求民政部门出具书面拒绝理由,并仔细阅读。如认为理由不充分,可考虑行政复议,向上一级民政部门提出;或提起行政诉讼,向法院请求裁决。5.**法律援助**:在整个过程中,如遇法律疑问或权益受损,可寻求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处理方式:从法律角度,低保被取消后想再申请,常见方式有:1.重新评估家庭经济状况,准备齐全的证明材料。2.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3.若申请被拒,可要求民政部门出具书面拒绝理由,并考虑行政复议或诉讼。选择建议: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准备充分的证明材料是关键。若申请过程顺利,则无需进一步行动;若遇阻碍,行政复议或诉讼是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但需权衡成本与收益。
相关文章
退休人员回乡可否继承父母宅基地
可以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但宅基地使用权本身不可继承。从法律角度讲,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因此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村民私有财产,可以继承。若继承人非本村集体成员,虽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但可通过继承房屋获得
残疾人去世补贴政策是怎样的?
残疾人去世补贴政策因地区和政策而异,需具体查询。分析:残疾人去世补贴通常涉及丧葬补助、抚恤金等方面,具体政策由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这些补贴旨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在其去世后得到延续,同时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然而,由于政策差异,补贴
法院收到谅解书后多久放人
签了谅解书后,自检察院不起诉决定日起即放人。依据《刑事诉讼法》,达成和解可从宽处理,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影响司法公正。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签了谅解书
裸车17.4年限半年折损费是多少?
裸车17.4年限半年折损费无法直接计算,需具体评估。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折损费需根据车辆实际情况评估。若不及时评估,可能影响车辆定损及赔偿。建议找专业评估机构评估折损费。 ✫✫✫✫✫有
用对方的姓名和电话,能查到他们亲属的电话吗?
不能通过姓名和电话直接查到对方亲属的电话。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未经允许查询他人亲属电话属于侵犯隐私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
向校长反映学校物品丢失的步骤是什么?
向校长反映学校物品丢失,应先明确丢失情况并提交书面报告。分析:从法律角度看,反映学校物品丢失是对学校财产安全的维护。应先核实物品确实丢失,明确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价值及可能丢失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随后,撰写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说明丢失情况,
低保户用别人户口买车
进一步想问的问题可能是:这种行为是否违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从法律角度看,低保户利用他人户口买车,可能涉嫌骗取低保待遇和伪造、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等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还可能触犯刑法。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
超速电动车撞逆行电动车责任划分
超速与逆行电动车相撞,双方均可能承担责任。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逆行与超速均属违法行为,将影响责任划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事故责任难以认定,影响双方权益。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贷款合同签了但钱没到账,是否算违约?
贷款合同签后未到账反悔,一般算违约。依据《合同法》,合同明确违约责任且同意条款,反悔需支付违约金,不履行义务需承担违约责任,可能面临经济赔偿。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算违约,需处理。操
大约要支付多少滞纳金来补缴十年的社保?
滞纳金数额需具体计算,无法直接给出。但依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社保需缴滞纳金,长期未缴可能导致高额滞纳金及法律后果,建议及时补缴。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处理补缴社保及滞